时间: 2024-07-20 07:54:53 | 作者: bob
区别传统燃油汽车,新能源电动汽车以电池作为主要动力源,驱动电机逐步、部分或全部替代传统发动机。新能源汽车传动系统、电池动力系统、混动发动机、制动系统等所需润滑和冷却技术亟待创新。对此,中国石化长城润滑油提供全面新能源汽车润滑、冷却解决方案,支持“三电”(电池、电驱、电控)技术跨越式发展。电动汽车减速箱油、电动汽车恒温液、混动专用发动机油、新能源汽车专用制动液和新能源汽车系列润滑脂等全品类润滑冷却产品,全面服务汽车电动化转型。
答:当前,我们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迅猛发展,引领全世界汽车行业的技术变革,也加速推动“化石能源”向“电能”的转变。面对挑战,中国石化大力推动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加速推进化石能源洁净化、洁净能源规模化、生产的全部过程低碳化。
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变革将带来汽车产业链的巨大变化。电池、电驱、电控组成的“三电系统”约占新能源车总成本的70%以上,是影响整车运动性能、衡量车辆硬核实力的重要组件。“三电系统”的引入也带来润滑油脂液技术需求的变化,为产品研究开发带来挑战。润滑油脂液可有效保障新能源汽车关键核心零部件的性能,发展新能源汽车润滑油脂液可更好地支撑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
目前,中国石化润滑油在原料、技术、生产、服务等方面都已形成完整的体系,拥有国际上最完整的基础材料供应链,充分结合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需求,加强与新能源汽车制造商、零部件制造商的合作,形成了新能源汽车油、脂、液完整的产品线。其中,新能源车减速箱油、传动轴润滑脂、制动液、动力电池恒温液等产品都领跑行业。
答:在产品与技术方面,用于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润滑油都趋于长寿命产品,尤其是电驱动系统润滑油。因此,新能源汽车的售后市场对润滑油的需求较少,导致出厂时的原始配套润滑油产品领域竞争非常激烈。此外,润滑油品的技术更迭较快,且尚未形成具有行业共识的产品质量标准,在推进技术进步和创新方面存在困难。
在完善服务和推进合作方面,客户对润滑油产品服务的专业性、便捷性、快速响应性要求慢慢的升高。我们应该与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制造商一起努力,从润滑油方面帮助客户提升新能源汽车的性能。
答:目前,相比传统汽车的润滑油用油量,新能源汽车各部件对润滑油的需求量相比来说较低,但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未来需求将逐年增长。新能源汽车润滑油领域需要在以下方面继续发力:
一是顺应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新趋势,建立新能源汽车总体发展指南纲要,进一步统筹发展、统一规划、联动发力,依托中国石化各石油公司、加油站等优势资源,进行品牌和产品推广,逐步扩大新能源汽车润滑油脂液市场份额。
二是加强与国内外知名汽车制造商、零部件制造商的战略合作,发挥双方优势,通过成立项目组等方式建立在润滑油脂液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合作模式,实现共赢。
三是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加大自主技术国产化应用的开发投入,深化与国内原材料制造商的战略合作,提升原材料在供应和成本上的可控性。
四是深化基础性研究工作,在自主技术开发、创新评价方法等方面持续发力,夯实技术基础。
与传统燃油车相比,电动汽车的电驱动系统追求更高的效率和更高效的散热能力,电驱动系统集成式设计成为行业发展的重点。集成式设计的电驱动系统,需要一款润滑油满足减速箱和电机的润滑冷却。
电动汽车减速箱油适用于电机高转速、高扭矩和高功率密度的电驱动系统应用环境,系列新产品在高转速工况下的泡沫控制、电机散热冷却、齿轮轴承可靠润滑、材料兼容保护等方面均具备优势。
该产品可大范围的应用于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等变速箱的润滑。目前已实现在国内外知名新能源汽车主机厂和零部件制造商中配套应用。
2008年,中国石化润滑油公司开始关注新能源车变速箱技术,第一代电动汽车减速箱油在国内外知名纯电动汽车上应用。2018年,为满足电动汽车减速箱对寿命、效率的新要求,润滑油公司开展油品技术升级并推出电动汽车减速箱油全新产品,实现装车配套。在解决电机材料兼容性、高转速泡沫控制、齿轴润滑等新技术问题后,逐步推出全新技术的油冷电机减速箱油,并在全球销量第一的主机厂实现配套应用。历经4年多的技术攻关,2022年,润滑油公司联合国际知名主机厂完成全球首款超低黏度高效油冷电机ERO S40电动汽车减速箱油技术开发并实现市场配套应用;润滑油公司成为全世界少数掌握超低黏度润滑技术的润滑油厂商。主导制定的行业标准NB/SH/T 6042-2021《纯电动汽车减速箱用油》成为全世界首个公开的电动汽车用润滑油标准。
电动汽车整车热管理系统与传统燃油车冷却系统之间有巨大差异。电动汽车冷却液除了要满足传统发动机冷却液的使用上的要求,还应该要考虑与电动汽车温控系统的兼容性等问题。
电动汽车恒温液采用专利配方技术,针对电动汽车电池安全性能需求,提升自绝缘性能,同时,能够针对动力电池冷却系统提升防沉积、金属防腐蚀性能,有很大效果预防管路堵塞和腐蚀,延长零部件的常规使用的寿命。该产品还能通过冷板对电池进行冷却,实现快速充电。
该产品可大范围的应用于使用液冷板的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等动力电池温控系统,以及储能电站、充电桩等温控系统。
电动汽车在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传统发动机冷却液无法完全满足冷却需求的问题。润滑油公司北京研究院针对电动汽车的热管理需求,识别产品关键性能、研发难点,于2021年研制出性能优异的电动汽车恒温液产品,并牵头制定了国际先进的行业标准NB/SH/T 6047-2021《电动汽车冷却液》。
为推广电动汽车恒温液,润滑油公司与国内外有名的公司合作,完成产品与金属材料防腐性、非金属材料适配性,以及耐久台架可靠性和行车试验验证等工作,使该产品最终获得了全球著名动力电池企业的技术认证,实现了在多家重点新能源车企的应用。
与传统燃油车发动机的运行工况相比,新能源混合动力车专用发动机的压缩比更高、频繁启停次数更多、中高负荷占比更大,燃油消耗更低。相应地,新能源混合动力车对配套发动机油的水分相容性、金属抗腐蚀性、抗磨性、节能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长城润滑油研发的金吉星J700E 0W-20发动机油,采用混合动力专用低硫酸盐灰分、低磷和低硫(低SAPS)环保配方,具备优异的减摩性、油膜保持性和清净分散性,在助力降低磨损风险、抑制沉积物生成的同时,能够提升汽车燃油经济性,助力混动汽车顺畅运行。
金吉星J700E 0W-20发动机油可用于多种混合动力新能源汽车发动机,已实现在国内外主流新能源汽车主机厂和零部件制造商中配套应用。
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使低黏度节能型发动机油的市场需求增加。润滑油公司经过大量研究试验,构建了包括理化、模拟、台架、整车测试在内的节能润滑测试评价平台,建立了原材料类型和加剂量对润滑油节能性能影响的数据模型,形成了超低黏度的配方开发体系,成功开发出满足多种汽车制造商需求的超低黏度节能型0W-20、0W-16等系列发动机油产品。
混合动力车发动机工况的特殊性导致发动机平均工作时候的温度较低,进而带来发动机油乳化的问题。润滑油公司对此开展研究,分析了乳化对发动机油抗磨损性、抗氧化性、抗腐蚀性、低温性能等带来的影响,制定乳化改进方案,有效增强了发动机油的乳化保持能力。
新能源汽车相比传统燃油车,车更重、加速更快,机动车辆制动系统呈现快响应化、低噪声化、高自动化、多卡钳活塞化及长寿命化等特点,这也对制动系统的功能介质制动液提出了更高的性能要求。润滑油公司研制开发的新能源汽车专用制动液,具备优秀能力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流动性、防腐保护性、橡胶相容性及润滑性能等,可减少系统磨损,保证制动系统不产生噪声,实现顺畅制动。
产品可大范围的应用于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等新能源车辆的制动系统,已实现在国内多家主流新能源主机厂的配套应用。
作为我国最早从事制动液研发生产的单位,润滑油公司结合我国制动液行业发展的真实的情况,牵头制定了现行的GB 12981-2012《机动车辆制动液》国家强制性标准,为促进我国制动液行业技术水平的发展与进步提供了有力支撑。
同时,为满足制动系统智能化发展对制动液提出的低黏化等新要求,润滑油公司合成油脂分公司组织专项团队进行重点攻关,通过设计开发低黏化的硼酸酯,巧妙解决了高沸点与低黏度无法兼顾的问题,于2012年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款符合ISO4925标准中Class6规格要求的制动液产品——长城安诺Class6制动液。在该产品的研发基础上,润滑油公司开发了新能源汽车专用制动液,获得多家新能源车企的技术认可,实现了在我们国家新能源汽车领军企业的规模化应用。
结合新能源汽车不同部件的润滑需求,长城润滑油推出驱动电机轴承脂、轮毂轴承脂、等速万向节脂等系列新产品。驱动电机轴承脂具备优秀能力的高低温性能、低噪声性能、耐电腐蚀和高速长寿命性能,能够解决轴承电腐蚀难题;轮毂轴承脂能解决电动汽车轮毂轴承重载、低温抗微动磨损等润滑难题;等速万向节脂能够很好的满足电动汽车等速万向节轴向派生力,低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大扭矩下的长寿命等润滑需求。
产品适用于纯电动、混合动力汽车驱动电机轴承、轮毂轴承和等速万向节的润滑,已实现在国内多家汽车零部件轴承企业的配套应用。
润滑油公司调研国内外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轴承润滑脂产品,在机械行业标准《滚动轴承 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用轴承》的基础上,联合斯凯孚(上海)汽车技术中心,开展《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轴承用润滑脂》石化行业标准预研工作。
同时,结合新能源车驱动电机工况,润滑油公司与国际知名轴承企业合作开发国内首台油脂(深沟球轴承)高速高温试验台架,作为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轴承润滑脂性能评定设备。润滑油公司还慢慢地增加国内企业技术交流,扩大新能源车驱动电机轴承润滑脂应用场景范围。在电动车等速万向节润滑脂方面,与国内外有突出贡献的公司联合开展等速万向节润滑脂的轴向派生力、传递效率、大扭矩下耐久性等台架测试,使产品成功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等速万向节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