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4-06-04 07:19:54 | 作者: bob真人电竞
通过实施国土资源大调查,在西部地区已初步形成藏中铜矿、滇西北有色金属、新疆东天山有色金属、罗布泊钾盐、北方可地浸砂岩铀矿、青海大场金矿等十大新的战略资源接续基地雏形。这十大新的战略资源接续基地的形成,将有效推动西部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
我国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取得丰硕成果。12年间,我国累计发现矿产地900余处,新增资源量煤炭1300亿吨、铁矿石50亿吨、铜3850万吨、钾盐4.6亿吨、铝土矿4.5亿吨,并在中西部地区形成了新的十大资源基地,有力缓解了矿产供需矛盾。
这十大资源基地为:藏中铜矿基地、滇西北有色金属资源基地、新疆东天山有色金属资源基地、罗布泊钾盐资源基地、北方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基地、阿吾拉勒铁资源基地、乌拉根铅锌资源基地、念青唐古拉山有色金属基地、祁漫塔格有色金属基地和大场金资源基地。这些基地主要分布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充足表现了东部地区向深部第二空间、中西部地区着眼新区发现的找矿思路。此外,十大新的资源基地初步形成,也将有可能改变我国的工业布局。
在新一轮国土资源调查中,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工程作为重头戏,主要分三个层次部署。
第一层次是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主要对建国以来积累的基础地质调查资料做全面的二次开发,系统编制主要成矿区带建造构造系列图件,建立了我国完整的基础地学数据库系统,深化了我国大地构造演化、成矿地质背景、成矿规律等方面的理论认识,提高了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重砂等资料的综合应用水平,创新了矿产资源预测理论和方法。
同时,对我国煤炭、铀、铁、铜、铝、铅、锌、金、钨、锑、稀土、钾、磷等重要矿产的资源潜力家底进行了全面评价,圈定了一批预测区。此外,培养了大批掌握调查、研究、信息分析、矿产资源评价、数据库建设等多项技能的综合性地质矿产人才。
第二层次是对重点成矿区带矿产的远景调查,对地质背景、成矿规律、资源潜力、找矿方向的认识不断深入。累计新发现矿产地900余处,其中,大型特大型矿产地152处,新发现矿(化)点1100多处,化探异常2.6万个,高精度磁测异常2400多个,这些重要的新发现大都成为社会投资的热点,有效引导和拉动了商业性矿产勘查。
第三层次是大型矿产地前期勘查。铁、铜、铝、钾盐等国家紧缺矿产实现了找矿重大突破,铅锌、钨锡、金银等优势矿产开创了找矿新局面。新增一批重要矿产资源量:铁矿石50亿吨,铜矿3850万吨,铝土矿4.5亿吨,钾盐4.6亿吨,金矿1800吨,铅锌8300万吨,钨矿75万吨,锡矿260万吨,锰矿石1.8亿吨,银矿8万吨。
此次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能取得丰硕成果,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先进的科学技术及继承革新的找矿理念。
中国具有悠久的找矿历史,一些传统的找矿技术被沿用至今。如利用矿体露头找矿;利用金属矿产的共生关系找矿;利用泉水找矿;利用指示植物找矿;利用矿物气味找矿以及利用岩层与矿床的关系找矿等。而现代找矿中,除了发扬光大传统的找矿方法以外,更多地使用了先进的仪器、设备、技术。在地质理论的指导下,创建了地质方法、地球化学方法、地球物理方法化、遥感异常找矿方法和综合找矿方法。
新时代的找矿需结合更多的高科技手段,中国冶金地质总局矿产资源研究院矿产资源评价中心主任郭健在接受《科学时报》记者正常采访时强调,与我国东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在地质找矿方面比较薄弱,以露头矿、半露头矿为主。东部地区由于历史上开发较早,如今找矿难度不断加大,以“攻深探盲”为主,但都需要发挥科技在地质找矿上的作用。
现代科技找矿是在前人找矿经验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形成的一整套成矿理论和找矿理论,在实践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思考。郭健认为,主要体现在不同的找矿方法、手段、仪器都有各自使用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如:蚀变矿物填图与找矿一般适用于与岩浆活动有关的成因矿床,物探异常的多解性使得评价异常的同时要注重控矿构造的地质分析,化探异常的致矿性要注重成矿背景异常下限的地质分析,遥感异常更要结合主要控矿条件的地质判断与分析。另外,还需要注意在使用槽、坑、钻的探矿手段,不同的地质特征、地貌特征会采用不一样的槽、坑、钻组合手段,节约探矿成本。
结合最近新一轮国土资源调查成果的公布,郭健认为除继续发挥科技在地质找矿中的主导作用以外,也应注重培养矿业工作者的哲学思维能力,让找矿这一认知科学在实践过程中结出更多的硕果。
“地学领域可以被看作是哲学范畴,找矿更是一种认知科学。”郭健说,因此就需要认识找矿对象的复杂性和规律性,了解每一种地质理论所具有的启发性和应用性,并发现找矿方法的针对性和适用性等。此外,观察地质现象还要富有想象力,要从不同的视角探讨成矿特征,概括总结找矿标志,预测找矿靶区。同时,找矿是一个风险性很强的工作,其成功往往源于多次失败,因此就需要树立持之以恒的找矿信心。
目前通过实施国土资源大调查,在西部地区已初步形成藏中铜矿、滇西北有色金属、新疆东天山有色金属、罗布泊钾盐、北方可地浸砂岩铀矿、新疆阿吾拉勒铁矿、乌拉根铅锌矿、西藏念青唐古拉有色金属、祁漫塔格有色金属、青海大场金矿等十大新的战略资源接续基地雏形,充足表现了东部地区向深部第二空间、中西部地区着眼新区发现的找矿思路。
这十大新的战略资源接续基地的形成,可有效推动西部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同时,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也指出,加强能源和矿产资源地质勘查、保护、合理开发,形成能源和矿产资源战略接续区,建立重要矿产资源储备体系。这正是基于我国西部地区有着非常丰富的矿产资源,国家将大力推进西部地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建设国家能源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基地,尽快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我国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新发现矿产地900余处,揭示了中国铁、铜、铝、金等重要矿产的巨大资源潜力,这些矿产地大都转入后续的勘查和开发。例如在新疆东疆地区发现特大型煤田,探获煤炭资源量1927亿吨,为实施“西煤东运”战略提供了重要的资源保障。
此外,2010年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在广西大瑶山成矿带西段金矿即湾岛矿区找矿取得重要突破,探明金矿储量7吨,整个资源量预计为20吨,是广西近几年来矿产勘查的重要成果。同时,我国在中西部地区陆续发现一批资源量在50~100吨的金矿成矿带,未来都将成为金矿的接续资源。由此能够看出,这些新发现的能源资源对快速推进西部地区能源基地建设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推进西部地区的特色优势产业方面,中国地质调查局资源评价部主任陈仁义在接受《科学时报》记者正常采访时谈到,以新疆地区为例,其矿产资源极为丰富,可以发展许多特色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依托石油天然气资源,发展化工产业;二是依托丰富的煤炭资源,实施“疆煤东运”战略,发展煤电、煤化工;三是依托罗布泊钾盐资源,发展钾肥产业;四是依托新发现的一批大型铁矿,发展钢铁工业;五是依托丰富的有色金属资源,发展资源深加工、装备制造等产业;六是依托阿勒泰特有的稀有金属资源,发展资源深加工产业、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同时,应充分的利用新疆毗邻中亚五国的地缘优势,建设国家能源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基地。
随着十大新资源基地初步形成,如何在西部地区建设新型资源型城市,如何避免矿产资源型城市因产业体系单一而导致的畸形发展以及如何避免城市的生命周期过度依赖矿产储量的现象出现,再一次成为非常关注的线年发布了《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大对资源型城市尤其是资源枯竭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支持力度,并明确建立完整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首先,资源性发展城市需建立资源开发补偿机制。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修复”的原则,明确企业是资源补偿、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的责任主体。
第二,应建立衰退产业援助机制。资源型城市要统筹规划,加快产业体系调整和优化升级,全力发展接续替代产业,积极转移剩余生产能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各种职业培训,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解决资源型企业历史遗留问题,保障资源枯竭企业平稳退出和社会安定。
此外,应完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要加快资源价格改革步伐,逐步形成能够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市场供求关系、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成本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
陈仁义主任强调,资源型城市建设应通过优化产业体系和布局、培育接续替代产业、利用高新技术发展新型工业和第三产业,实现矿业城市的产业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延长资源型产业链,增加产业附加值;发展矿业循环经济,拓展资源开发利用领域;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大力推进共伴生资源和尾矿、废弃物综合利用,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延长资源型产业的周期和寿命。二是加大矿山接替资源的勘查,挖掘资源的潜力,延长矿山企业的服务年限。三是通过培育和发展新型的接续产业,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战略重组,调整产业体系,逐渐形成多元产业支撑的新局面。四是加大国土综合整治力度,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加大矿山环境治理,优化资源型城市的规划布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增强和完善城市功能,创造宜居环境。
资源型城市转型,其中重要的一点是完善产业链,探索资源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因此就需要全力发展资源延伸的有关企业。还要逐步扩大资源储量,加大找矿力度。同时,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如新疆、内蒙古近些年在新发现矿床和探明储量上均有巨大的突破。内蒙古煤炭产量已超过传统煤炭大省山西。新疆在2010年陆续新发现石油、钼矿、铁矿等大型矿床,其煤炭储量已占全国的40%,因此新疆应充分的利用自己的区位优势,统筹考虑,把煤炭能源转化成高的附加价值产品,把新疆的煤炭资源转化成经济资源,依托煤炭产业和石油石化产业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
稀土大战的硝烟还未熄灭,我国其他稀有矿产的出口贸易已拉开战役。与稀土类似的萤石及钒矿行业,也许将面临之前的难题。
以萤石为例,我国萤石探明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9.13%,而产量和出口量均为世界的50%以上。国家从1999年开始采取萤石出口限额制度,但是萤石仍在大量出口。目前,国家已经制定有关政策控制和管理萤石矿的开采和出口量。如拟通过在“十二五”规划中将氟化工单列一个专项规划,以推进强制性的资源整合,实行生产许可证制度,并实现基本停止出口萤石、氢氟酸出口减少一半以上,逐步提升我国在萤石矿国际贸易中的话语权。
国土资源部下发的《2010年高铝黏土矿萤石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的通知》确定,萤石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为1100万吨(矿石量),这是我国第一次对高铝黏土矿和萤石矿实行开采总量控制管理。
工信部等7部委近日联合发布《萤石行业准入标准》,严格限制在国家和地方规定的限采区新设开采矿山,禁止在禁采区内新设开采矿山,已建矿山应按照矿产资源规划和国家相关规定进行处置。同时,新建矿山开采规模在3万吨/年以上的企业,要求有相应配套的选厂。新建和改(扩)建萤石选矿厂一定要具有相匹配的自备矿山、尾矿库、污水(物)处理设施。萤石采选企业地下开采回采率应达到75%以上,露天开采回采率应达到90%以上,选矿回收率应达到80%以上。萤石资源税从2010年6月1日起已经由3元/吨调整到20元/吨。
通过对萤石施行的包括提高出口关税、提高资源税、提高行业准入门槛、控制资源开发总量等保护政策,萤石产量及出口量呈下降趋势,并带动价格逐步上行,既保护和合理规划利用资源,又促进经济发展。
另一方面,萤石的主要成分是氟化钙,可作为化工新材料之一。而国内的氟化工大多分布在在初级产品,高端产品却存在比较大缺口。萤石矿将来重点发展趋势为锂离子电池配套的电解质六氟磷酸锂、含氟表面活性剂的关键原料氟碳醇、为医药农药新品种配套的新型含氟中间体等产品,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及延伸。
对此,郭健表示,萤石矿应该借鉴稀土的教训,不可再走大量出口原矿石的老路,应朝氟化工的高端链条延伸,生产高的附加价值的产品。同时对萤石资源进行保护性开采,对资源出口做必要地限制。掌握诸如萤石矿等我国优势矿产资源在国际贸易中的话语权,重点是产业链下游技术及产品的开发与完善。在控制资源的同时,更好地发挥资源优势,实现以资源换技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